竹節慧眼
首頁竹節慧眼
密咒如果沒有經過上師口傳,任意持誦是不如法嗎?
24/01/2013 09:36 pm- 頂禮仁波切:網站上說:密咒如果沒有經過具德上師口傳,只是從網站下載試聽,並任意持誦,是不如法有盜法之嫌,是這樣嗎?現在市面上也很容易可以買到由不同的仁波切所持誦錄製的cd,這樣可以跟著唱誦嗎?
咒語也好,心咒也好,凡是藏傳佛教金剛乘的內容的部分,我們以嚴格的角度來講,都是須要灌頂,須要口傳,才能夠去修持。雖然說聽著CD唱誦,是一個聽的概念,但如果沒有口傳,而去持誦各種心咒,不如法是確定的,有時候一些很上乘的心咒去持誦反而會對自己很不利,所以必須有口傳,才能去持誦。
如果曾接受某本尊的灌頂,是否有必要再度接受?
24/01/2013 09:10 pm- 請教仁波切:如果已經接受了某個本尊的灌頂,如果上師還要再次舉行同樣的本尊灌頂時,是否有必要再去接受灌頂?其意義是什麼?謝謝!
如果是同一個上師給你灌的頂,而你也在修持這一個灌頂的本尊的內容,那麼在這樣的過程裡面,灌頂是一種可起到鑰匙的概念。有很多弟子是透過灌頂的過程,利根器者還能透過上師的迎入或者揭開本性的法性的過程裡面獲得證悟也是有的,所以在修持的前提之下,不管幾次也沒有什麼危害,只會加持,或者說離上師的無二無別的心更近一點。
「業」與「業道」的差別?
29/12/2012 05:28 pm- 頂禮仁波切, 吉祥如意! 對於「業」與「業道」的差別?很難清楚認識,想請仁波切可否用較淺而易懂的方式幫助我們認識。
其實很簡單的去理解, 就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結局。 從理論上來講,「業」本身是一個名相上的詞彙,我們講到因果, 善因產生的果是什麼樣子,它指的就是這個樣子 。「業道」指的是業產生的過程 。一個是「業」的本身 ,一個是「業」產生的過程 。「業道」是業的過程 。
祭拜的食物可以吃嗎?
29/11/2012 03:37 pm- 仁波切吉祥如意!我有一个朋友吃过祭拜的食物后(如:拜路边孤魂野鬼,去坟墓祭拜,拜祖先、家里的神明),他都会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有一次他去泰国的曼谷时请问了一位出家师父(不知是南传还是汉传),为什么他每次吃了祭拜过的食物就会生病?那位师父告诉他说那些食物都是祭拜那些众生的,拜了之后又拿来吃不就是跟他们争食物吃吗?又有另一个朋友当时听了就说他的师父(藏传佛教)很照顾他们,祭拜过的食物都不给他们吃,全部丢进海里。我本身是不管祭拜过么只要是不浪费食物的前提之下我都会吃进口里。请问仁波切,到底是该怎样呢?谢谢仁波切!
我認為需要先學會分類。就像上面所說分兩種,一個是供,一個是施,這是兩種性質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對諸佛菩薩才叫供,對鬼,對所有的地神也好,我們不叫供,叫施。為什麼不同?因為一個是累積資糧,一個是以自己慈悲的心去施食、去滿足眾生的需求。所以我認為,供的東西是屬於諸佛菩薩賜與我們的一種加持物品讓我們來享用的。如果是對鬼道的施,一旦你用慈悲的心去布施鬼道眾生之後,鬼道眾生對這些東西也會產生自己的執著,因為這是眾生的特性,是有執著的,已經有執著之後你拿回來,不是不可以吃,而是吃了之後,比如說布施給鬼道的,有些鬼道能力比較強一點,你已經送給別人的東西再去把它享用,自然會對對方產生一些瞋恨的心,瞋恨的心起了之後自然會對自己產生一些影響。如果覺得浪費,就像上面提到的上師把它丟進海裡,讓其他的眾生吃到也行,這是再次布施。
如何發願祈求得到永遠攝受的上師
29/11/2012 02:44 pm- 現代人只要對自身有幫助的法便很希求,也許穿插於各教派當中聞法受灌頂,但我們的能力是無法與成就者相比,聽聞過多的法在能力不足之下也許會迷失於其中,而失去原有的方向。上師在我們證菩提之前是極為重要的,相續中的引導者,那我們可能擁有很多的上師,要如何發願祈求確立方向得到永攝受的上師呢?
從以上提問的問句看起來,可想而知你的心是多麼漂浮的。一個心不定、漂浮的人怎麼可能會找到一個永遠攝受的上師呢? 要找到一個永遠攝受的上師,需要專注的心。是把從上師所聽到的、所獲得的這些教法,用於自己的心上,才能有所謂的攝受,但從你講話的語句,可想而知你的心現在有多複雜。先是把自己的心理乾淨了,應該就會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