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慧眼
首頁竹節慧眼
朝聖的意義與應有的心態
13/06/2010 09:49 pm- 請仁波切開示關於朝聖的意義與應該有的心態,謝謝!
竹節寺三百多年來出現過無數的成就者. 寺廟是他們修行過的聖地. 到達聖地時,
生起一剎那的善念, 比起在台灣或者在其他地方, 一個月間所生起善念的功德還
要大. 去到聖地並得到傳承上師的加持, 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同時能夠培養我們
對上師的信心. 當我們展開一段朝聖之旅, 只要帶著歡喜心和信心就可以了.
生起一剎那的善念, 比起在台灣或者在其他地方, 一個月間所生起善念的功德還
要大. 去到聖地並得到傳承上師的加持, 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同時能夠培養我們
對上師的信心. 當我們展開一段朝聖之旅, 只要帶著歡喜心和信心就可以了.
有什麼最快的方式 可以讓前世的業障有明顯的改善
19/05/2010 10:27 pm- 親愛的上師,無意間發現這個部落格 ,謝謝上師提供這樣的平台給我們這些有煩惱及
有困惑的凡人開導, 真心的感謝您.我希望上師可以給我一些寶貴的意見.最近我常常
不能安心 ,不安心家庭狀況等等許多事情 ,能有什麼最直接也最快的方式可以讓我心
安, 讓一些前世因果所累積下來的業障, 冤親債主 ,可以有明顯的改善, 請求上師給我
一些意見 ,謝謝.
人世間有太多不如意的事. 如同你說的, 許多都是前世因果所累積下來的業障. 這些並不
是你我所能控制的, 也不是用想的就能解決. 我建議你暫時放下這些不如意的事. 平常你
修什麼本尊, 比如度母或觀世音菩薩, 你就把自己的上師觀想為自己的本尊, 把他們二者
合為一體, 一心祈請, 讓祂佔據你整個心神. 這樣不如意的事就會迎刃而解
是你我所能控制的, 也不是用想的就能解決. 我建議你暫時放下這些不如意的事. 平常你
修什麼本尊, 比如度母或觀世音菩薩, 你就把自己的上師觀想為自己的本尊, 把他們二者
合為一體, 一心祈請, 讓祂佔據你整個心神. 這樣不如意的事就會迎刃而解
如何對治貪心
18/05/2010 12:19 pm- 雖然知道不要貪心,可是當手上股票的漲跌,心情也隨之上下起伏震盪,做功課都
不能專心,也希望自己看開,可是看不開做不到,心裡非常痛苦,請問仁波切該如
何思惟對治才好,謝謝!
貪心不是只針對股票. 人的貪心是滲透到生活中各個領域的.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各個領
域去練習知足. 平時就要把學到的佛法, 經常在其他領域應用練習, 或以其他簡單的方式
多多練習. 練習久了, 這種知足的心就會延伸到股票. 重點是多多練習無常.
域去練習知足. 平時就要把學到的佛法, 經常在其他領域應用練習, 或以其他簡單的方式
多多練習. 練習久了, 這種知足的心就會延伸到股票. 重點是多多練習無常.
在平常生活中 如何面對心的起伏
18/05/2010 11:52 am- 親愛的上師, 每次我踏進佛堂或聽您講課時,過了一個小時,才能將我從世俗的心拉回
出世的心,在中心或上課,可以漸漸的讓浮燥的心安下來,但隔了一天,又不一樣了,在佛
堂對於每一個師兄們可以展現容忍的心,因為是金剛師兄弟,可是回到現實中,當我
的客戶或廠商對我有讓我覺得會虧本或不公的待遇時,我就整個火冒三丈,(因為大家
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很難有慈悲心,到了睡覺前才讓自己的心安下一點點,又想起上
師您說過的話,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當下的脾氣與口業和不好的念頭都造作過了.
每一天都過著這樣的生活,平常心也因為利益在高低起伏,老實說很痛苦,親愛的仁波切,
當我們在平常生活的當下,如何去面對心起伏的問題,如果起伏的當下,可以怎麼去看待..
就是不好的念頭來,當下如何去對峙?弟子 馨
臨時抱佛腳, 任誰都不會有效的. 當煩惱生起的當下, 再去努力克制是沒有用的. 我們在佛
堂裡學到的修行的方法, 應該隨時隨地去練習, 不斷的練習, 當真正遇到問題時, 才有辦法
對治. 我們不要作一個只有在佛堂才想到佛法的人. 我們應該在煩惱尚未生起時, 多多練習
佛法, 並且預防可能會引生煩惱的問題. 當問題真的發生了, 我們才能自在的去對待它.
堂裡學到的修行的方法, 應該隨時隨地去練習, 不斷的練習, 當真正遇到問題時, 才有辦法
對治. 我們不要作一個只有在佛堂才想到佛法的人. 我們應該在煩惱尚未生起時, 多多練習
佛法, 並且預防可能會引生煩惱的問題. 當問題真的發生了, 我們才能自在的去對待它.
如何修忍辱以及生出慈心與悲心
27/04/2010 02:09 pm- 頂禮尊貴的仁波切: 感謝您的大慈大悲為我們傳授佛道的正知正念.我想請問仁波切關於
忍辱的問題,也是困擾我許久的問題,煩惱源生之所在.請仁波切慈悲開示.
1.葛千仁波切在其書中講到,吾人應不斷的修忍辱,並且平常就要練習,不斷的緣想如何對
治生氣的方法,以備有一天發生憤怒的情況時可以調伏生氣的心.學生魯鈍,對於十分不解,
這是指常常預測觀想未來的生活中可能引起自己嗔怒的狀況,然後自己的內心要思維著
眾生皆是我的母親, 憤怒嗔恨堕地獄道...這些道理,以達到忍辱的境地嗎? 我們都知道,事
先預想該怎麼做很容易,但當下其實很難依照預想的步驟去做;更何況常常事情發生時都
跟我們的預想不同. 還是學生的了解有錯誤呢?請仁波切指引.2. 葛千仁波切也提到 ,真是
令人嚮往,但怎麼做到呢?3. 葛千仁波切又提到:假如一個人內在菩提心的力量不足,那是無
法壓伏自己內心的煩惱,由此之故,大部分的人都會陷於煩惱之中不由自主.當對方生氣之
時,自己更應該升起慈心與悲心來面對,這樣子可以增強增廣自己的菩提心.
學生的問題是, 不正是因為吾人內在菩提心的力量不足,才無法壓伏自己內心的煩惱,而這
煩惱正可能是無法忍辱,或者忍一時之辱卻內心不平澎湃不已,更有甚者產生嗔怒之心,既
生對方的氣,也生自己的氣.又怎麼能生出慈心與悲心呢? 以及究竟應該怎麼增強自己的菩
提心呢? 感謝仁波切的慈悲解疑
噶千仁波切講授的重點是慈悲的心. 我們不是要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而是平常就要練
習慈悲. 這有兩個重點, 其一是思維如母眾生, 這不是口號, 要常常思維, 要從內心深處去認
知. 其二是因果不虛. 當事情發生時, 利用這兩個平常已經打好的基礎, 思維母恩, 就能減低
嗔恨而不是強忍, 思維因果業報, 有因必有果, 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我們平常要反復思維練習,
這樣遇到事情發生才會有效
習慈悲. 這有兩個重點, 其一是思維如母眾生, 這不是口號, 要常常思維, 要從內心深處去認
知. 其二是因果不虛. 當事情發生時, 利用這兩個平常已經打好的基礎, 思維母恩, 就能減低
嗔恨而不是強忍, 思維因果業報, 有因必有果, 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我們平常要反復思維練習,
這樣遇到事情發生才會有效